总裁班分享:ongc30年前弃官下海,从借500万起家到入股45家上市公司,揭秘卢志强和他的“泛海系”资本帝国

发布时间:2017-04-17 点击:

清华总裁班总裁班分享

30年前弃官下海,从借500万起家到入股45家上市公司,揭秘卢志强和他的“泛海系”资本帝国
2017-04-14 后E视野

E君说  
招生进行时

30年间,卢志强已经将他的“泛海系”打造成一艘庞大的巨轮,只是,在产业+资本+全球化的战略方向上,这艘巨轮能行多远还未可知。

支撑巨轮前行的动力——资金,在风平浪静之时,自然可以按目前的模式运转自如。然而一旦风乍起,则可能成为“泛海系”最为薄弱的一环。



在资本市场上,卢志强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

 

他和他的“泛海系”像一只若隐若现的巨兽,平日安静蛰居,低调潜行,然而一旦出手,必是风暴的中心。

 

但鲜有人能够一窥“泛海系”的全貌。

 

30多年间,卢志强已经构建起一个包含地产、能源、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境外投资的庞大资本帝国——

 

“泛海系”控股的上市公司分散于A股、港股、美股、澳大利亚多个资本市场,联想控股、民生银行等几十家知名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也是其布局所在。 

 

另外,“泛海系”已经拿下了所有金融行业最为值钱的牌照,此外,还通过参股方式介入数十家金融机构,构建起了一个包含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在内的完整金融版图。

 

在与其同时起步的民营资本系族企业纷纷惹上麻烦、出现各种 “状况”之时,资本帝国“泛海系”却愈发根基稳固。

 

卢志强和他的“泛海系”,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第一桶金:房地产完成原始积累


1985年,时任潍坊市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的卢志强,因升迁无望弃官下海,创办山东通达经济技术集团公司,进入教育和培训行业。


不久,卢志强看到了房地产逐步显现的前景,跃身进入,以7.3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创立山东泛海集团公司。1988年,走出山东,来到北京,创立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卢志强日后发展的旗舰企业。


从一名政府基层官员到拥有40亿元注册资本,卢志强只花了短短三年时间,他的“第一桶金”一直让外界颇为好奇。“泛海系”内部人士透露,“卢总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源自房地产”,但究竟具体是如何取得的,却始终语焉不详。


在武汉CBD项目上,卢志强和“泛海系”的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2002年,湖北省计划以100公里为半径,打造“武汉经济圈”,位于汉口城市中心区王家墩的武汉CBD项目,被列入武汉市未来10个重点项目之一。


不过,对地产公司而言,这并非一块能轻易吃到嘴的“肥肉”。另外两家地产大亨,新世界及金地集团都尝试过,但均知难而退。


究其原因,时任“泛海系”旗下武汉中央商务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建兵曾透露说,当时该地块一空军基地的使用权武汉市没有得到,“空军飞机都还在飞”。


在如此复杂的状况下,卢志强依旧顺利入局并成功开发,获利颇丰的同时,武汉中央商务还成为了其重要投资平台之一,持有民生信托、亚太财产保险等金融公司的股份。


之后,泛海相继投资开发了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杭州“民生金融中心”、深圳“泛海拉菲花园”等一系列项目,并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纽约等城市布局,斩获过第11届全球国际花园社区大赛金奖等国际奖项。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泛海系”在地产领域的成功,时代的功劳不容忽视。起势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企业家,不少都分享到了房地产周期性上涨的红利,选对行业,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初投身房地产的,很多人都赚了钱,而真正让泛海从几十亿走向百亿千亿的是卢志强先进的资本运营理念”,上述地产集团人士分析,“在我们还沉迷于炒地皮时,泛海已经上市,还玩起了金融”。


资本市场首秀


1995年,成立3年的证监会被确定为副部级事业单位并加入证监会国际组织,同年还推出了恢复“T+1”等重要制度,再加上期货市场的深度清理,中国股市迎来了发展契机。


享受过地产大势政策红利的卢志强,再次把握住了当时资本市场政策风向的变化。


1995年7月,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山东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控股公司、四通集团公司等九家企业,在北京成立“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两家泛海公司占到总股本的91.7%,为上市做准备。


1998年,证监会晋级正部级单位,而光彩事业投资通过增资扩股,注册资金增至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达10亿元人民币,同时更名为“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年10月,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成功收购深圳上市公司南油物业,并将之改名为“光彩建设”;通过“借壳上市”方式完成了“泛海系”资本市场首秀。


在股市走上正轨之时,迅速成立投资平台,三年后即通过运作,成功借壳上市,卢志强对于政策有着准确的把握。而彼时借壳标的“南油物业”,是著名的“猛庄股”,在卢志强借壳之前的1997年创造了10个月从3元/股涨到23元/股的惊人走势。


“光彩系”借船出海


在卢志强搭建“泛海系”首家资本运作平台之际,还搭建了“光彩系”,但是,后来被媒体指责“借光彩事业大旗谋私利”。


1995年10月,光彩事业投资出现后三个月,在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组织推动下,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成立,作为社团法人在民政部登记。不久后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参与社会扶贫行动的专用代称,有半官方色彩。


1998年8月中国光促会将“光彩事业”作为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未经中国光彩会许可与授权,任何使用"光彩事业"四字的商业行为都将视为非法。


有媒体称,卢志强并非光促会的发起人,但“光彩事业投资”的成立确得到了光促会的认可,并将其成立列入了协会官网的大事记。 


于是,依托这一层关系,卢志强将“光彩事业”这一金字招牌运用到了极致。除了光彩事业投资外,不久之后,长安街东单路口东南角,距天安门广场仅1.6公里,一座名为北京光彩事业发展中心的建筑拔地而起。


光彩事业投资与光促会的纠葛令外人理不清头绪,而上市公司光彩建设和其关联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


2001年4月,光彩建设配股成功,融资4.016亿元;然而仅3个月后,公司就发布中期业绩预警;同年9月,证监会对光彩建设进行了巡回检查;到了12月3日,证监会向光彩建设发出了《限期整改通知》。


《通知》显示,负责光彩公寓项目建设的北京光彩置业有限公司(光彩建设持股40%的子公司)与光彩建设的关联企业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的资金往来存在不规范情形,截止2001年9月底,尚欠光彩置业有限公司9238万元。


光彩建设的不佳表现,被反映到光促会,光促会有关人士强调,光彩建设与之没有任何关系。“光彩事业投资”仅仅在光促会备案而已,光促会是非营利组织,从来没有投资收益。


尽管如此,卢志强这一招“借船出海”,巧妙地为“泛海系”早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金融全牌照集邮爱好者


除了在房地产、资本市场尝到甜头,巧妙地利用“光彩”这一金字招牌,卢志强也早已将目光投向了金融领域,20多年前就开始了金融版图的搭建,不过波折颇多。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金融业向民营资本开了一道门缝,卢志强因为“泰山会”、全国工商联的双重机缘,1996年有机会参与了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发起设立。


2000年12月,民生银行上市,卢志强通过泛海控股持股份占总股本9.42%,是第二大股东。


2002年,《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出台,为民营企业进入证券业打开了大门,黄河证券(后更名民生证券)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至14.5亿元,中国泛海控股唱了主角。拿下民生证券之后,“泛海系”随后还投资了海通证券。


同年,保监会取消58项行政审批、《保险法》做修改重新发布。2002年4月,卢志强参与发起设立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寿险公司“民生人寿”,并完成了民生典当、民生保险经纪公司的组建。


踏准了政策的节奏,十五年前即完成了银证保三大关键性金融布局,眼光不可谓不长远,然而,高歌猛进的势头并未持续太久,卢志强遭遇了强大对手——“万向系”鲁冠球、鲁伟鼎父子。


民生人寿成立伊始,股东之间持股很接近。对低成本保险资金有强烈兴趣的,不仅有卢志强,还有万向集团的鲁冠球,其曾经说过:“金融保险业作为一个尚待开发并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始终在万向的拓展视野之内。”


两虎相争,恶战不可避免,2006年5月,鲁氏父子率先出手,通过对万向集团、万向财务等公司所持民生人寿的股权整合,以及对浙江航民所持股份的接手,“万向系”以占总股本的15.58%微弱领先于中国泛海的15.46%。


随后,经保监会批准,民生人寿又进行两度增资,期间发生数次小股东股权转让,但“万向系”始终以不足0.2%的微弱优势领先“泛海系”,截至2008年7月,民生人寿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万向财务持股17.09%;中国泛海持股16.96%,海鑫钢铁持股15.43%。


8个月后,僵局被打破。2009年3月14日,海鑫钢铁李兆会将3866万股股份转让给“万向系”通联资本,此举释放出结盟信号,双方联手,对民生人寿的控制力将加强。面对这一局面,卢志强最终选择了退出。


在鏖战民生人寿时,卢志强也对民生银行及海通证券进行了大幅度减持。


而值得关注的是,“泛海系”对上述金融公司的减持,恰逢次贷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国内股市震荡下跌的大背景。换言之,“泛海系”的退出实现了“现金为王”,根据相关年报及股价区间大致计算,“泛海系”合计套现近百亿元,但也意味着在三家重要金融机构话语权的或减弱、或消失。


环环相扣的资本搏杀十分惨烈,不过,“泛海系”谋求金融牌照的决心并未消减,选择了另一条更加行之有效的路径:避人锋芒,寻找自己的“专属猎物”。


2009年4月19日,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泛海控股拿下健特生物22.56%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将之更名为民生投资(后更名为“民生控股”)。


依托民生控股,“泛海系”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再次加速,民生期货、民生保险经纪相继被装入民生控股,并通过旗下民生电商控股投资金联金服、兴民保险经纪等互联网金融企业。


在民生控股快速发展的时候,泛海控股也进行了积极转型。2014年初,公司提出向“地产+金融+战略投资”转型;4月30日,泛海建设更名泛海控股;2015年5月30日,泛海控股对董事会进行调整,李亦明等8人辞去董事,并推举卢志强等10人进入董事会,卢志强时隔两年后再度亲自挂帅,担任董事长。


这一届新董事会班底堪称豪华,包括民生证券董事长余政,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民生银行高管赵品璋,民生信托副董事长李明海、董事张博,原美国纽约人寿高级副总裁赵晓夏等。


如此多金融巨擘,其作用也立竿见影。恰逢2014年8月,“新国十条”发布,表明了国家对保险行业发展予以支持的态度,“泛海系”人马调集完毕后,旋即大举进军保险业。


2015年8月13日,泛海控股投资20亿元,联合新华联、巨人投资、亿利资源、汇源集团发起设立亚太再保险公司;同年11月3日,泛海控股收购民安财险51%股权获保监会通过;12月,泛海控股投资2亿元,发起设立亚太互联网人寿保险公司。


除了在保险业攻城略地,早在2012年9月,中国泛海就已获批重组中国旅游国际信托(即民生信托);2014年3月,泛海控股投资10亿元参与设立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借之间接入股中民投租赁等平台。


此外,据2015年年报显示,泛海控股持有郑州银行0.17%股份,广西北部湾银行6.32%股份,泛海控股旗下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持有大连银行4.41%股份。2015年,泛海控股继续加码金融业务,斥资41亿元投资民金所、泛海融资担保、泛海基金、泛海资管等四家公司。


随着一系列兼并收购,截至目前,“泛海系”已经拿下了所有金融行业最为值钱的牌照。构建起一个包含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在内的完整金融帝国,为其实业发展和资本运作提供着弹药。


“泛海系”金融布局


只是,一直以来,“泛海系”始终缺乏一家有足够控制力的银行。或许,这是卢志强对民生银行念念不忘的原因。


早在半年前,卢志强即耗资75亿元人民币,增持4.49亿股民生银行,一举超越“希望系”刘永好、“东方系”张宏伟,坐上第二把交椅。


今年2月20日,在经历了两年的超期服役后,民生银行召开201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完成了对董事会的换届选举,“泛海系”毫无悬念拿下了董事席位。


布局45家上市公司


除了对金融企业的兼并收购外,“泛海系”的上市公司布局横跨A股、港股、美股、澳大利亚、新三板等多个资本市场。


截至目前,“泛海系”控股上市公司包括泛海控股(000046.SZ)、民生控股(000416.SZ)两家A股资本运作平台,中泛控股(0715.HK)、华富国际(0952.HK)两家港股公司,以及美国综合金融保险集团Genworth(NYSE:GNW)、澳大利亚矿产能源公司CuDECO  Ltd.(ASX:CDU),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谋局奠定了基础。


工商资料及公告显示,基于上述控股公司以及泛海集团等平台,泛海系还对至少39家上市公司以及9家新三板公司进行了投资,并间接投资了家居企业红星美凯龙、著名酒企西凤酒以及知名财经媒体《经济观察报》。


“泛海系”上市公司及新三板布局


梳理这些公司发现,卢志强对财经金融、生物医疗、能源化工、食品消费等领域颇为青睐。


金融方面,银行业是泛海系布局的重要环节之一,除了较早进入的民生银行,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新背景下,泛海系又陆续投资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


生物医疗领域,“泛海系”投资的九芝堂为我国中药领域著名品牌、未名医药是生物制品领域新秀,疫苗类产品表现出色,且旗下还有多家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可以注入,鱼跃医疗则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


能源化工行业,泛海控股相关人士表示,能源是泛海系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实业产业。在布局陕西煤业、京能清洁能源,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成功收购了印尼梅兰燃煤发电和印尼巴亚瓦信等项目。


至于食品消费,从提供产品的维格娜丝、汇源果汁,到可以提供线下消费场景的银泰商业,再到线上商城快乐购,泛海系在全产业环节都有布局。


行业方面,“泛海系”热衷于投资金融、医药等领域,具体到企业,则可以隐约看出“二八策略”的思路,无论是上文提及的鱼跃医疗、银泰商业,还是纺纱业百隆东方、润滑油企业高科石化等,很多企业都是业内龙头。


值得注意的是,“泛海系”还通过旗下泛海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间接参与了周鸿祎的奇虎360回A盛宴,3月27日,据天津证监局披露,华泰联合证券与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签订IPO辅导协议,回A进程加速。


“泛海系”出海,资本版图放眼全球


“泛海系”的全球化布局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因为非常特殊的原因。


“泛海系”从山东刚刚搬到北京1年之后,就在美国设立了“泛海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前述“泛海系”内部人士透露,1990年左右,国家有很多吸引外资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但是纯粹民营企业却享受不了。于是,“泛海系”通过在海外设立公司的方式搭上了政策的便车。


无论缘起是什么,卢志强的海外布局无疑很有长远眼光。2001年,中国加入WTO,出台了一系列优待外资的政策,“泛海系”再一次乘上了政策的东风。


2008年8月21日,泛海国际资源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后,与马来西亚Assay Petroleum石油公司达成了石油管线及石油资本相关合作;地产方面,泛海陆续在洛杉矶、旧金山、纽约、夏威夷等美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了项目布局;此外,2013年11月,“泛海系”旗下公司成为澳大利亚上市公司CuDECOLtd.(ASX:CDU)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5.05%。


2014年,泛海控股参与港股中信股份定增;2014年11月7日,泛海控股完成对香港上市公司和记港陆71.36%股份收购并更名为中泛控股。


对于收购和记港陆,泛海控股相关人士表示,是为整合境外优质资产做准备,该平台将成为公司在海外发展的投融资平台,为了充分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


“H股”投融资平台搭建完毕,2015年,中泛控股即发布公告称,参与广发证券H股定增。


2016年10月25日,“泛海系”还曾斥资27亿美元收购美国大型综合金融保险集团Genworth(NYSE:GNW)全部已发行股份。


对于泛海并购Genworth的前景,市场观点认为其将给泛海在保险业务上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目前长期护理险在国内保险行业基本是一块处女地,而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大健康产业面临发展“风口”的形势下,泛海的保险业务有可能在未来重塑行业格局。



2016年12月8日,美国旧金山泛海中心项目正式开工,这是泛海控股继洛杉矶泛海广场项目后,在美国的第二个综合性地产项目。


泛海从地产业务起步,多年的开发经验使其拥有大体量综合性项目的开发能力,而泛海走出去的第一步也是从地产开始的。无论是洛杉矶泛海广场,还是旧金山泛海中心,都是大体量、多业态的城市综合体。


如洛杉矶泛海广场,这个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项目总建设规模逾2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美元。项目汇集奢华五星级酒店、高档购物中心及精品公寓等功能业态。 在泛海看来,在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美国东西海岸最重要的城市开发项目,是输出泛海的管理和商业模式、并在美国市场树立起泛海品牌声誉的绝佳展示。


2017年2月3日,“泛海系”又以收购者的身份,成功将港股主板上市公司华富国际收入囊中。


香港金融圈人士王云珍分析称,“泛海系”收购华富国际,看重的应该是华富国际拥有香港金融牌照,而且是主板上市公司,拥有融资渠道。此外,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深港通开放大环境背景下,这为“泛海系”国际化转型布局布下了重要的一枚棋子。


3月29日,中国泛海在北京宣布完成对美国IDG集团主要资产的收购,将这家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出版、研究、发展与风险投资公司纳入麾下,卢志强将出任新一任董事长……


2017开年不过三个月,“泛海系”屡纵狼烟,已经在海外拿下数张重要的金融牌照。


目前泛海的国际业务上已经确立了地产、金融、能源三大板块的布局,而这些国际项目之间,以及国内和国际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将逐步显现。据泛海内部人士透露,泛海下一步也许会瞄准欧洲,尤其是“脱欧”后英国的价值洼地,也许不久后,这家公司的财报上将有相当比例的营收和利润来源于海外。


“国际化这个趋势是必然的,这也是任何一个产业或者任何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泛海控股董事长卢志强说。


“泛海系”融资的四种武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兼并收购,“泛海系”的资本版图迅速扩大,但疑问也随之出现——动辄数十亿元的巨额投资,钱从何来?


“泛海系”资金运作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首先,作为“泛海系”核心平台,泛海控股自借壳以来,通过三次定增与一次配股,共计筹得资金148.8亿元;同时,发行企业债券也是泛海控股募集资金的重要来源,上市以来,通过此途径至少筹得248亿元人民币。

  泛海控股定增、债券一览


从利率来看,泛海控股公司债利率基本在5.29%—5.6%之间,在上市公司中属中等水平,不过万科A、金地集团等地产公司近年债券利率在3%-4%左右。


除了泛海控股之外,泛海官网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泛海集团成功发行150亿元公司债,为战略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其次,“泛海系”几乎所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融资都比较频繁。以泛海控股为例,其母公司泛海集团反复质押其持有股权,解质押与再度质押日期间隔非常短,且类似操作也用在民生控股上。

而“泛海系”持有的民生银行、联想控股等股票及非上市公司广西北部湾银行等企业同样曾被质押,其中,2000年12月26日,在民生银行上市仅七天后,“泛海系”就将所持股份进行了质押,到期后同样进行着循环。


除了通过不断地股权质押放大杠杆,获得资金外,关联贷款同样是其重要融资渠道。民生银行上市后,“泛海系”从中获得了大量关联贷款,其中,民生银行2006年年报显示,“泛海系”及船东互保协会在民生银行的贷款高达35.33亿元人民币,占民生银行股东关联贷款的83.37%。


银行业人士岳峰分析,过多的关联贷款可能能引来监管层的注意,而且对并未取得民生银行控股权的“泛海系”而言,此举还易受到其它股东的反对。事实上,2006年之后,“泛海系”在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的确逐步减少。


此外,“泛海系”还通过信托通道获得了大量资金,例如2011年12月31日,中国泛海与中信信托合作推出总金额170亿元人民币信托计划。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泛海系”高超的股票投资术。上文提及,在减持海通证券与民生银行的过程中,卢志强套现进近百亿元,而当时民生银行的一则公告却颇耐人寻味。


2007年6月27日,民生银行披露了一项定增方案,中国泛海以7.63元/股的价格认购了 11.9万股,这一数字较股权登记日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12.4元整整折让了38.5%,在2007年大牛市的行情下,形成了定向增发价格大大低于市场价格的奇观,对于如此“炒股高手”,让广大散户情何以堪。


“泛海系”凭借娴熟的资本、金融手段获得了丰沛的现金流。岳峰分析称,“用金融撬动资本杠杆是比较常见的手法,民生银行此类企业股价稳定,股权质押风险也较低”。



泛海系的故事就是一部腾挪现金流史。中国泛海控股既不是由产到融,也不是由融而产,而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存量资产,借助母、子公司交叉持股,互相抵押和担保,包括股权或资产作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为企业带来现金流。


泛海式产融双驱型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资本化发展,通过资本化运作,保证现金流平衡。 


从操作手法看,卢志强腾挪现金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卢志强抓住政策先机,提前潜伏“准垄断”行业。通过一级市场或一级半市场的金融股权投资,频频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和资产证券化,实现现金流的控制,让有限的资金发生几何级杠杆威力。在所投资企业上市后,精准捕捉二级市场的机会,高价套现,坚决离场,积累充沛的现金。


卢志强盘活资产,提高了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实际上是追求可以预见的现金流,并不意味着收益的增加,而在于释放资本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 


这条产融价值链条看上去近乎完美,卢志强对每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安排极为精巧,具体的融资手法不尽相同,但无疑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其风险具体表现如下:泛海系实业钱途美好,但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现金流造血功能不足,流动性过于依赖债权融资和母公司输血,几乎成为吸金黑洞;PE投资密集,资金数额巨大,变现时间漫长且有不确定性。


“泛海系”造血能力的匮乏表现明显。在“泛海系”退出民生人寿,减持民生银行、海通证券的2008年至2010年,泛海建设(现“泛海控股”)营业收入分别为12.18亿元、21.84亿元、13.69亿元,与行业龙头相去甚远。相比之下,万科A(000002.SZ)上述数据分别为409.92亿元、488.81亿元、507.14亿元。


而在今年1月24日泛海控股发布了业绩预报,净利润预计为30亿至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01%至55.03%。万科A近期也披露了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404.77亿元,同比增长22.98%;净利润210.22亿元,同比增长16.02%,两相对比,差距立显。


合纵连横:用“利益”绑定“利益”


无论是涉足房地产开发,还是构建金融版图,在布局每一步棋子时,都少不了卢志强的朋友圈强大助力,而业内也颇为认可,卢志强的圈子很强大。


卢志强的朋友圈分为两拨。早期,卢志强和他的前合伙人抓住政策先机,携手提前潜伏“准垄断”行业。通过一级市场或一级半市场的股权投资,频频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和资产证券化,让有限的资金发生几何级杠杆威力。所投资企业上市后,卢志强精准捕捉二级市场的机会,高价套现,坚决离场,由此积累充沛的现金。


在市场盲点套利机会渐少的情况下,泛海系与第一拨合伙人渐行渐远,第二拨朋友圈随之浮出水面。


第二拨朋友圈以民营企业家俱乐部“泰山会”为班底,会员单位包括联想控股、四通集团、泛海集团、远大集团、复星集团、巨人集团等15家中国顶级企业。在“泰山会”的基础上,卢志强的第二拨合伙人队伍逐渐壮大。这其中包括大连万达的王健林、大连一方的孙喜双、亿利资源王文彪和用友科技王文京等等。


例如被视作一段佳话的中国泛海与联想控股的合作,对联想控股而言,股权结构得到优化,公司性质由国营变为混合制,可以更方便地在国内外开展经营活动;对泛海集团来说,随着联想控股的进一步发展,在战略及财务层面都收获颇丰;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关键方泛海集团,以柳传志为首的管理层实现了MBO(管理层收购)。


自此之后,泛海与联想的利益更加绑定,双方后来在新能凤凰、威远生化等诸多项目携手合作,关系匪浅。


又比如亚太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方,新华联(000620.SZ)是泛海控股股东之一,中泛控股拥有汇源果汁股权,而巨人投资背后的史玉柱也是卢志强极为亲密的战友,两者在中民投、万达商业、Playtika手游公司甚至民生银行历次股权变动上,皆进退有序、默契十足,毕竟与其它大佬动辄谋求控制、侵略性十足不同,除了自己的世纪游轮,史玉柱更多的倾向于财务投资,这无疑使之成为一个绝佳的合作者。


关于卢志强的朋友圈,还有一个无法避开的名字——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是一个社会法人团体,其控制关系无从查找,但其与“泛海系”自民生银行成立之初,到海通证券、民生证券、民生人寿等投资案例中,永远站在同一个战壕中,甚至市场也早已将二者视为一体、互为影子。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身份是,卢志强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如此,无论是政商两界,还是践行社会责任方面,卢志强都显示出了高超的联谊本领,而反观其正在勾勒的泛海版图,亦包括房地产、金融、能源、综合投资、资本经营等诸多领域,卢志强这种大尺度的跨界,正在为其财富积累加速。


30年间,卢志强已经将他的“泛海系”打造成一艘庞大的巨轮,只是,在产业+资本+全球化的战略方向上,这艘巨轮能行多远还未可知。而支撑巨轮前行的动力——资金,在风平浪静之时,自然可以按目前的模式运转自如。


然一旦风乍起,则可能成为“泛海系”最为薄弱的一环。


泛海扬帆经有年,故乡树木已参天。

后 EMBA 商 业 领 袖 项 目

后EMBA是MBA、EMBA之后的再延续、再提升、再超越!持续打造中国最高端的知识学习与资源整合平台,从而引领社会、引领时代、引领中国未来。自2011年开办以来,已先后开班十五期,2000余位杰出企业家入班学习。

    【 联系我们 】

    联系人:何老师

    手机:13911229638

    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政编码:100084

    地址:清华大学校内

    招生热线:13911229638 何老师 地址:清华大学

    2014-2016 Copyright 总裁班培训官网 建站技术支持 明略科技